开放教育赋能创业路 双轮驱动擘画新篇章
41岁的张海勇是远近闻名的“学习型企业家”。作为丰南开放大学2022级机电一体化专业学员,他同时担任鑫安科技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的经理。自2005年踏上创业征程,二十年风雨兼程,他始终坚信“理论是实践的灯塔”——2022年入学后,开放大学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与优质在线资源,不仅为这位深耕智慧农业的创业者补足技术短板,更让“终身学习”成为其企业发展的核心基因。
一、以知识为帆,筑牢终身学习根基
在丰南开放大学求学期间,张海勇对知识的渴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尤为突出。他将《现代农业经营管理》等课程理论与物联网技术实践深度结合,在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中,依托丰富的在线资源,不仅提升了专业素养,更树立了“终身学习”的理念。他深知,在知识迭代加速的时代,唯有持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浪潮。
学习中,他积极参与学术讨论与实践项目,与同学探讨物联网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,并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成果。2024年,他在开放大学“大学生双创大赛”中荣获省铜奖,这段经历为其创业之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,赋予了应对挑战的勇气与能力。
二、以创新为桨,开拓智慧农业新赛道
2016年,张海勇响应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号召,创立鑫安科技有限公司,锚定智慧农业领域。创业初期,面对资金短缺、技术瓶颈等困难,他带领团队聚焦“小而精”的技术攻坚,研发出“5G + AI农业墒情监测系统”,构建了“硬件+软件+服务”的生态体系,为智慧农业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。
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河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,鑫安科技累计获得“农业大棚环境智能调控系统”等多项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,打造了“北力通”农业物联网品牌。其核心技术成果——“5G + AI农业墒情监测系统”,通过5G高速传输与AI智能分析,实时监测土壤墒情、气象数据并提供精准种植建议,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、降低成本,成为行业技术标杆。
张海勇本人亦注重技能提升,在2024年度职工技能大赛中荣获“能手”称号。公司针对工业维修领域研发的“办公维修翻转操作台”,解决了不规则物体维修难题,进一步拓展了技术应用场景与市场空间。
鑫安科技在技术创新的同时,重视品牌建设,构建了以“北力通”“来帮”“心麦评大家选”“警峰”为核心的多元化品牌矩阵,各品牌以独特定位赋能企业发展。2024年,公司登陆CCTV-17农业农村频道,通过“科技助农”专题广告,将“丰南智造”的名片推向全国,显著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与行业影响力,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标杆。
三、以责任为尺,践行企业社会担当
张海勇始终秉持“回馈社会”的理念,带领鑫安科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。在体育公益领域,公司连续三年承办“鑫安科技杯”职工羽毛球赛、乒乓球赛,累计吸引超1000名群众参与,打造了丰南区规模最大的基层体育赛事IP,近三年举办45场次乒乓球比赛,以体育为纽带传递健康生活理念,增强社区凝聚力。此外,公司赞助丰南区乒乓球运动学校举办“鑫安科技杯”少年儿童乒乓球比赛,助力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,2024年张海勇因此被唐山乒协评为“先进工作者”。在其他公益领域,鑫安科技组织员工参与志愿者活动,为贫困地区学校捐赠图书和学习用品,为孤寡老人提供生活帮助,以实际行动诠释企业对社会的感恩与责任,赢得广泛赞誉。
四、以智慧为笔,擘画“智慧农业”新华章
“开放大学的课程教会我用系统思维布局产业,在线学习平台让我随时跟上技术前沿,理论充电与实践打磨的良性互动,让鑫安科技在智慧农业赛道上站稳了脚跟。”张海勇坦言,在丰南开放大学的学习经历,是他创业路上的“及时雨”。从校园里学到的知识,正在转化为企业突围的核心动力。“学校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已融入企业 DNA。我们每月组织‘技术沙龙’,要求团队像学生一样拆解行业前沿案例;利用开放大学的在线学习平台,为员工定制‘数字农业’微专业课程,让整个企业保持‘学生般的求知欲’。”
在他看来,终身学习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密码,更是企业应对技术变革的“保鲜剂”。“当农业进入‘数据智能’时代,只有把团队变成‘学习型组织’,才能让创新活水持续涌动。”面向2026,鑫安科技正绘制“智慧农业”的新蓝图:建设“华北智慧农业数据中心”,实现京津冀农业园区土壤墒情、气象数据、市场行情三大维度全接入,为政府决策提供“数字大脑”,为农户种植装上“智能导航”;启动“农业机器人”研发项目,瞄准设施农业自动化作业场景,推动“人力耕作”向“科技务农”转型。
张海勇的故事串联起三重身份:他是破解农业科技痛点的“创客先锋”,是传递城市温度的“公益使者”,更是开放教育“人人皆可成才”的生动注脚。当专利技术转化为田野生机,当赛事奖杯凝聚成社群认同,这位从开放大学汲取了能量的创业者,正以“科技之智+公益之质”双轮驱动,奔驰在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上,书写着“终身学习、回馈社会”的动人篇章。